1、废帝弑君吕纂篡位上台 祸起萧墙后凉江河日下
公元399年十二月,后凉开国君主吕光病逝于都城姑臧。病逝前,吕光为保证权力顺利交接,早早退位做了太上皇,让太子吕绍提前接掌大权。
吕光病逝后,吕绍秘不发丧,严令任何人不得入宫,防止出现变乱。但是,手握兵权的吕光庶长子吕纂可不吃这套。吕纂从吕绍的诏书里隐约感觉到父亲已经病逝,于是不顾禁令,径自闯入宫中,在吕光遗体前大哭一番。“光死,吕绍秘不发丧,纂排阁入哭,尽哀而出”(《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吕光传》)。
吕绍手无兵权,根本掌控不了这位哥哥,非常恐惧,思来想去之后决定把皇位让给吕纂。
吕绍对吕纂说:“哥哥居功甚伟,且为长子,理当承袭大统,弟愿将君位让与哥哥。”
吕纂坚持不受:“臣虽为先帝长子,但陛下却是先帝嫡子,岂能因私情而乱了常伦,臣万不敢接受。”
吕绍堂兄、骠骑将军吕超暗中对吕绍说:“吕纂统兵多年,在军中根基深厚,如今先帝新丧,却看不出吕纂有任何哀伤,走路时依旧昂首挺胸,目中无人。我看他早晚必会祸乱朝纲,不如尽早除掉,以安社稷。”
吕绍却不同意:“吕纂乃顾命大臣,先帝之言犹在耳边,况且兄弟至亲,岂能相杀。我以弱冠之年担此大任,正倚仗二位兄长。况且就算他有图谋之意,我也早已视死如归,岂能因为怀疑就对哥哥下手。”
吕超再劝:“吕纂素有威名,陛下今日不除他,日后必遭反噬。”“今不图之,后必噬脐矣。”(《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吕光传》)。
吕绍说:“我每次想起袁尚袁谭之事就异常痛心,宁可坐而等死,也不会像他们那样兄弟残杀。”袁尚和袁谭都是袁绍之子,在袁绍死后大打出手。
吕超无奈,仰天长叹:“陛下临机不断,大势去矣。”
几天后,吕纂入宫,在湛露堂拜见吕绍。吕超手握佩刀站在一边,不断向吕绍递眼色,示意下令杀了吕纂,可吕绍始终视而不见。
既然吕绍身边有人建议除掉吕纂,那么吕纂身边自然也有人建议废黜吕绍。
当初吕光征战西域时并未携带家眷,回来后才四处打听家人下落,陆续将家人接到姑臧。吕光拿下凉州时,身边只有庶子吕弘,所以最初打算立吕弘为世子。可是,后来吕光又打听到嫡长子吕绍在关中大乱后逃到仇池,于是派人赶往仇池将吕绍接回,最终立吕绍为世子。所以,吕弘一直忌恨吕绍。
吕弘派心腹姜纪劝说吕纂:“先帝新丧,主上暗弱,大哥总揽内外,威震朝野,我准备效仿西汉霍光废黜昌邑王的义举,推大哥做中宗,如何?”
昌邑王就是仅仅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废黜的西汉废帝刘贺,中宗即汉宣帝刘病已,也叫刘询,汉武帝刘彻的废太子刘据的孙子。刘据因巫蛊之祸被武帝下令满门抄斩,当时刘病已尚在襁褓中,因遇贵人得以幸免,成为太子刘据仅存的血脉。贵人就是监狱长邴吉,刘病已从小生活在监狱里,靠邴吉安排的女犯养大。
这个吕纂,之前吕绍苦苦哀求希望让位时死活不肯接受,这会吕弘一挑拨却立马同意。吕弘也很有意思,他想做霍光,废黜吕绍,可汉宣帝也是霍光立的,这岂不是说你吕弘才是真正的幕后掌权人?就不怕吕纂有想法?
当夜,吕纂吕弘发动兵变,吕纂率军从城北攻打广夏门,吕弘率众攻打洪范门。
吕绍命武贲中郎将吕开率禁军防守端门,命吕超率两千禁军迎战吕纂。可是,吕纂在军中威望太高,包括禁军在内,将士们都惧怕吕纂,吕开和吕超带着禁军刚走出皇宫就不战而溃。“众素惮纂,悉皆溃散”(《晋书.载记第二十二.吕光传》)。
吕纂如入无人之境,入宫后从青角门直达谦光殿。
吕绍见大势已去,登上紫阁自缢而死。吕超逃出宫外,趁乱离开姑臧后直奔广武(今甘肃兰州永登县境内)。
后凉经历这番剧变之后,公元399年的十二月竟然还没过完,吕绍只做了几天君主就一命呜呼。吕光生前处心积虑,想确保皇位顺利交接,可最终尸骨未寒便诸子相残。
郭半仙果然名不虚传,可惜动手早了,要是这会出手成功率可就大了。十六国时期,各政权交替时几乎都要发生变乱,已然成了一条铁律。
杀了吕绍后,吕纂因忌惮吕弘也手握重兵,于是故作推辞,让吕弘继位。吕弘哪敢,坚持让吕纂上台。
公元400年正月,吕纂正式继位,成为后凉第三位君主。
继位后,吕纂大赦境内,改年号为咸宁,追谥吕绍为隐王。任命吕弘为使持节、侍中、大都督、大司马、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,封号由“常山公”改为“番禾郡公”。
吕纂是吕光庶长子,从小和吕光一样喜欢弯弓骑马、游田涉猎,不喜读书。虽曾入读长安太学,但吕纂毫无兴趣,只热衷于结交太学里的公侯子弟。前秦内乱后,吕纂逃至上邽避难,后被父亲接到姑臧,封太原公。
吕纂并没忘记逃到广武郡的吕超,派人对镇守广武的叔叔、征东将军吕方说:“吕超实为忠臣,忠义可嘉,只是不识大体,不懂权变。如今国家多难,正是用人之际,你去劝劝他,让他尽快回姑臧吧。”
不久,吕超回到姑臧,被吕纂官复原职。
吕弘在军中地位虽不及吕纂,却也手握重兵,身边同样聚集了一帮心腹。吕纂对吕弘这位霍光式的人物自然另眼相待,处处提防。吕弘身为大都督、大司马,自己也觉得树大招风,骑虎难下,很清楚自己必是哥哥的重点监控对象。
战战兢兢地过了两个多月,吕弘实在受不了,又反了。
公元400年三月,吕弘再次发动兵变,率众攻打皇宫。
为增加人望,吕弘在进军途中挟持了后凉老臣尹文、杨桓和宗燮(xiè)等人,准备拉上这些人一起反叛,不料却被言辞拒绝:“臣等受先帝大恩,身居高位,不能以身效死已是大罪,如果再成为乱臣,则天地不容。且臣老迈,既不能谋事又不能领兵,对殿下毫无用处!”
吕弘长叹一声:“罢了罢了,你们都做义士,只能我来做乱臣了。”
吕弘独自领兵,很快就被吕纂大将焦辨所败,部众溃散,单骑逃出姑臧后也直奔广武而去。广武位于后凉东南部,和南凉、西秦交界,便于外逃。
吕纂冲进吕弘的老巢东苑城后纵兵大掠,将苑城内所有妇女全部赏赐将士,连吕弘妻女也不能幸免。
侍中房晷(guǐ)犯颜直谏:“上天降灾,以致宗室相残。先帝刚驾崩,隐王就被废黜,这还没几天,大司马(即吕弘)又因疑心而谋逆,虽是自取灭亡,却也是因为陛下不念兄弟之情,猜忌而起。陛下如今不但没有反省自责,反而纵兵大掠,侮辱士女。请问陛下,吕弘作乱,关百姓何事?况且吕弘妻子乃陛下弟妇,吕弘之女乃陛下侄女,为何将她们贬为婢妾?”
吕纂默然,随即收起笑容,下令将吕弘妻女全部收入宫中,予以厚待。
吕弘准备经广武前往南凉,去投奔秃发利鹿孤,结果被吕方俘获。吕纂很快就派亲信赶赴广武,将吕弘处死。
后凉内乱至此暂告结束。
之后,吕纂立妻子杨氏为皇后,任命杨氏父亲杨桓为尚书左仆射、凉都尹,赐爵金城侯。
吕纂军旅出身,一生戎马,搞定国内之后自然闲不住,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南凉。此时的南凉,前君主秃发乌孤因酒后坠马,伤重而死,其弟弟秃发利鹿孤新君继位。
这段时间里,整个西北地区最热闹的自然就是后凉,相比之下,后秦、西秦、南凉、北凉这几个政权相对安静一些。下面简单插述一下。
公元397年,后秦境内,鲜卑人薛勃起兵反叛,姚兴亲自征讨,薛勃兵败后投奔了没弈干,可没弈干也不敢收留,便将薛勃又送给了姚兴。
同期,武都氐人屠飞和啖铁占据方山(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东)反叛后秦,被后秦大将姚绍搞定,屠飞和啖铁双双战死。啖铁和此前苻登的大将啖青是同族。
接着,后秦宗室、长水校尉姚珍叛逃西秦,乞伏乾归非常高兴,把女儿嫁给了姚珍。
除了以上这些很快被平定的小叛乱外,后秦境内总体安定。不过,这种安定这并不意味着姚兴安于现状。
此时的南方,自苏峻之乱被平定,渡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稳定期之后,东晋再次陷入混乱。
东晋在桓温以后,从读史的乐趣方面来说比较乏味,因为缺少精彩的故事。尽管淝水之战中,谢安和谢玄表现出色,但战后二人很快相继去世,不如读桓温有故事性。而到了近期,东晋的历史又开始大有看头,从司马道子父子的昏聩,到王恭、桓玄相继叛乱,再到五斗米道孙恩起义,直至引出终极大Boss刘裕。然后,刘裕北伐,高潮更是一个接一个,让人读起来大呼过瘾。
除东晋外,北方的北魏和后燕之间的战争就更不用说了,这也是十六国历史最大的看点之一。
之前两赵之争是大看点,后赵大乱后前燕崛起又是个看点。然而到了前秦,因为苻坚和王猛把前秦治理得太强大,又恰逢前燕内乱,以致于前秦统一北方的过程完全是一边倒,几乎没有任何阻力,这段历史读起来反而很不过瘾。
燕魏之争则完全不同,非常有看头。
北魏一出生就要面对强大的势力后燕。拓跋珪只要想南下,就必须过慕容垂这关,稍有差池,就会被慕容垂扼杀在摇篮里。所以,北魏崛起以及统一北方的过程无法像前秦那样摧枯拉朽,这样的历史读起来当然过瘾。
虽然这段时间,也就是公元400年的前后几年,最大看头是东晋桓玄之乱和北方燕魏之争,但是西北这块,四凉两秦也不能太过省略。秃发乌孤、沮渠蒙逊、乞伏乾归,还有姚兴、吕光,这些人虽然不是秦皇汉武这种数百年才出一位的顶级人物,也不像石勒、苻坚、慕容垂这般有故事,但也都是数十年一遇的一方豪杰,他们的故事一样精彩。
好饭不怕晚,东晋之乱和燕魏之争总会来的,诸位再耐心等待片刻。
言归正传。
虽然北方燕魏之争如火如荼,本是东晋北伐的大好时机,可饱受王恭桓玄之苦的东晋哪还有精力北顾?能自保就已经不错了。
吕纂盯着关中,刚上台就想出手灭掉拦路虎南凉,而后秦姚兴一直渴望走出关中、走向中原,所以东晋大乱自然被姚兴视为染指中原的绝佳机会。
公元397年九月,姚兴派大军先长驱湖城(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),然后调转马头,将东晋弘农和华山两郡团团围住,迫使东晋弘农太守陶仲山和华山太守董迈投降,将湖城以西收入囊中。
接着,姚兴派儿子姚崇攻克陕城(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),继而攻打洛阳,结果遭到东晋洛阳守将、河南太守夏侯宗的坚决反击。屡攻不克后,姚崇掳掠两万多户百姓返回长安。
以上就是后秦近两年发生的全部事件,其它政权,北凉、南凉、西秦就更简单了。
公元397年底,鲜卑吐秣部等十二部大人归附了南凉秃发乌孤。公元398年正月,趁后凉内乱,西秦乞伏乾归派弟弟乞伏益州接连攻下了支阳、鹯武、允吾三座城池,掳掠后凉一万多户百姓。
仅此而已。至于占据敦煌、酒泉一带的北凉,更是出奇的平静,无事可述。
再回到后凉。
吕纂想攻打南凉,却遭到中书令杨颖的极力反对。杨颖说:“凡出动大军,必须顾及天时人和,时机不对,不可出兵。秃发利鹿孤虽然新君继位,却政局稳定,上下一心,此时出兵必败无疑。凉州经历连年战乱,府库空虚,民生凋敝,当与民休息,发展耕畜,静待时机。”
吕纂却一心出兵,毫不理会。
公元400年四月,吕纂率兵南下,渡过浩亹河(亹音wěi,今甘肃省兰州境内的大通河),向南凉进发。
秃发利鹿孤命弟弟秃发傉檀(音nùtán)赶往三堆(今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西南)阻击。
南凉将士听说是吕纂亲自带兵,都很害怕。秃发傉檀特意命人在阵前摆上胡床,下马后悠然坐在胡床上。将士们见主帅如此气定神闲,这才安定下来。
两军交战后,秃发傉檀大胜,斩杀后凉将士两千余人。
吕纂竟然连秃发傉檀都打不过,不敢继续进攻,但又觉得无脸返回姑臧,于是撤军途中顺势北上张掖,要讨伐北凉,希望找回一点面子。
尚书姜纪劝道:“如今正是盛夏农忙之时,若因此废了农事,损失太大。况且大军北上,秃发贼虏必会趁虚入侵,不如先回姑臧再说。”
吕纂还是不听:“秃发贼虏只为自保,没什么大志,即使知道朕去了张掖,也只会庆幸自己躲过一劫罢了。我们加紧行军,突袭张掖,必能成功。”
然而,吕纂又失算了。
公元400年八月,刚抵达张掖,吕纂连时差还没倒过来就收到战报,说秃发傉檀亲率一万骑兵攻打姑臧。
没办法,吕纂只得撤军。
好在姑臧城有陇西公吕纬(吕纂弟弟)坚守,秃发傉檀的一万骑兵又缺乏攻城利器,所以城池倒也安全。听说吕纂要回姑臧,秃发傉檀命人在朱明门外大摆酒宴犒赏将士,之后又在青阳门外列队阅兵,趾高气昂,一番炫耀后带着掳掠的八千户百姓返回南凉。
吕纂一通折腾,寸土未得,却损失惨重。
一百年前,公元300年时,贾南风废黜太子司马遹,从而引爆八王之乱,包括张华、裴頠在内,大批治世能臣因西晋内乱而死于公元300年。
公元300年显然不是个好年头。
现在,整整一百年过去了,公元400年的天下,却比公元300年时还要混乱。
南方,王恭、桓玄之乱还未结束,声势巨大的孙恩起义又开始了。北方,魏燕之争如火如荼,后凉南凉再起争端,西秦被后秦所灭,而另一个新的政权,西凉,也在这一年出现。
公元400年的中国,从南到北,从东至西,无一处安宁之地,处处烽烟,名副其实的乱世。
头绪太多,只能一一说起。
先说两秦之争,看看西秦如何灭亡。
2、姚兴出手西秦灰飞烟灭 李氏崛起李暠建立西凉
早前,西秦大败吐谷浑,逼迫吐谷浑君主视罴再次称臣,同时还接受了南凉的和亲要求,另外,一直不断有势力前来归附,最近就有鲜卑叠掘部的五千户投奔西秦。所以,虽然地处四战之地,但西秦在乞伏乾归的统治下游刃有余,对外有打有拉,实力稳步增长。
西秦的主要对手有两个,都接壤,一个是后凉,一个是后秦。因为后凉已被南凉和北凉死死看住,自顾不暇,所以,西秦的对手只剩后秦。
西秦在公元400年一开年就出现了一个不好的兆头。
正月初,都城最重要的城门南景门竟然毫无征兆突然崩塌,乞伏乾归觉得很不吉利,随即下令迁回旧都苑川城(今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西北)。
作为西秦唯一的对手,后秦的实力要强大得多,姚兴上台后,内政军事更是蒸蒸日上,这让姚兴成为中兴之主。
姚兴确实也是个好君主,勤于政务,虚心纳言,尤其提倡儒学,大办学校。
原本白身的京兆人杜瑾、冯翊人吉默等,因上书提出了好建议,被姚兴破格提拔,委以要职。天水人姜龛、东平人淳于岐都是德高望重的儒学大师,姚兴专门把他们请到长安授课,吸纳学子一万余人。闲暇时间,姚兴总喜欢与姜龛等人谈经论道。
凉州人胡辩是经史大家,前秦时期在长安讲学,关中大乱后逃往洛阳,在洛阳办学授课。胡辩门下有很多来自关中的学生,这些学生经常往来于关中和洛阳之间,姚兴特意给各关口下令,要求对往来学生特殊照顾,给予通关便利。
有一段时间,后秦境内灾害频发,姚兴认为是自己治国不利,降罪于己,下诏废了帝号,降为“秦王”,各级官员也依序降级。虽然这并不能改变天灾,但起码说明姚兴非常重视,勇于承担责任,历史上因天灾而降罪惩罚自己的君主并不多。对于百姓,姚兴也是尽力抚慰,除了针对鳏寡孤独者要定期发放黍米布帛外,姚兴还下令将因饥荒被迫卖身给大户做奴婢的流民一律恢复为良人。
对不法官员的惩治姚兴也毫不手软。始平太守周班、槐里县令李靓都因贪污被姚兴斩首示众。姚兴还经常和官员讨论刑律措施是否得当,凡是不贴合实际的措施一律废除。兵部郎边熙上表抱怨军令繁杂,需要简化,姚兴立即命人重新梳理,编制新的军令。
姚兴还专门在长安办了法律培训班,让各郡县有关人员轮流进京培训,学习结束后考试,合格的返回原郡县负责刑狱,不合格则就地免职。各地大案要案一律上报中央,送廷尉处理,姚兴只要有空就会去廷尉署谘议堂现场听案断案。
姚兴的努力当然不会白费,后秦国力与日俱增。同时,姚兴也没有安于现状。
第一次攻打洛阳失败两年后,公元399年七月,姚兴再次派儿子姚崇联手镇东将军杨佛嵩一起攻打洛阳,此时东晋洛阳守将已经变成了河南太守辛恭靖。上一回曾详细说过,辛恭靖坚守洛阳城达三个月之久,最终弹尽粮绝,城破被俘。洛阳陷落后,中原各地大多背弃东晋,转投后秦。姚兴得偿所愿,趁东晋内乱,将中原收入囊中。
对于西北诸国,姚兴当然也不会放过。
姚兴首先想吞掉的就是横亘在河西和关中之间的西秦。
公元400年五月,姚兴命驻守上邽的征西大将军姚硕德率五万大军经南安峡(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)北上,攻打西秦。
乞伏乾归急命武卫将军慕容允先行抢占陇西各处关口,随后亲率大军进驻陇西,严密布控,阻击姚硕德。
乞伏乾归的应对措施给姚硕德带来巨大的困难,五万后秦军被堵在陇西的崇山峻岭中寸步难行。姚兴对西秦志在必得,得知后率军前往陇西,要亲自攻打西秦。
八月,姚兴秘密抵达陇西,和姚硕德会合。
乞伏乾归很快打探到姚兴已亲临前线,如此一来,这场战争的份量,乞伏乾归自然就心里有数了。
乞伏乾归对众将说:“我自开创基业以来屡次摧垮劲敌,运筹帷幄,从未有失。此次姚兴倾全国之兵,志在必得。但是,此地为山川峡谷,不利于我们的骑兵作战。不如将军队退到平川之地设伏,以逸待劳,将姚兴一举歼灭。”
部署完毕后,乞伏乾归再次对众将说:“姚兴亲临前线,这一战的份量不用我说诸位也清楚。生死存亡在此一举,诸位务必同心戮力,打好这一仗。如果这次能将姚兴除掉,则关中之地就都是我们的了!但是,如果失败,很可能国将不国。”
乞伏乾归命武卫将军慕容允带着二万精锐退至柏阳,镇军将军罗敦率四万人退至侯辰谷,乞伏乾归自己却带着数千轻骑按兵不动,静待姚兴。
柏阳和侯辰谷的具体位置不清楚,应该是在今甘肃天水市的秦安县至定西市之间。乞伏乾归的计策就是用自己做诱饵,吸引姚兴进军,且战且退,将姚兴引入慕容允的设伏点柏阳,两军交战后,罗敦率大军再从外围包抄,将姚兴团团围住,一举歼灭。
非常好的诱敌计策,完美的口袋阵,自己甘冒风险作诱饵,乞伏乾归确实不是等闲之辈。
可是,乞伏乾归算来算去,却算不出自己的命运,因为这是由老天掌握的。
各部按计划顺利部署后,却不料天空突然刮起大风,天昏地暗,以至于将士们连路都看不清,完全乱了套。“俄而大风昏雾,遂与中军相失”(《晋书.载记第二十五.乞伏乾归传》)。
大风中,乞伏乾归与慕容允失去联络,互相不知道对方在哪,乞伏乾归只能盯着一个方向后撤,姚兴则在后面猛追。乞伏乾归最终逃到了罗敦负责防守的外围,也就是侯辰谷。
乞伏乾归精心设计的口袋阵就这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破坏了,暗战变成了明战,姚兴可就不怕喽。
“旦而交战,为兴所败”(《晋书.载记第二十五.乞伏乾归传》)。第二天凌晨,姚兴发动决战,大败乞伏乾归。
乞伏乾归带着少量残兵先逃回苑川,后逃至金城,狼狈不堪,仅投降姚兴的西秦军就高达三万六千人。
姚兴一边紧追乞伏乾归,一边分兵西进,拿下重镇枹罕,迅速占领了整个西秦。
金城往北是后凉,往西是南凉,乞伏乾归逃无可逃。
乞伏乾归无力回天,只能召集部下,发表告别演说:“我并没有经天纬地之才,却被诸位推为首领已逾一纪(即十二年),本想带诸位建立大业,结束乱世,未曾想遭此惨败,回天无力。”
乞伏乾归几乎要落下泪来:“我准备往西去允吾城(今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),投奔秃发利鹿孤。如果你们都跟我一起去,阵势太大,势必遭致忌惮。所以我准备自己去,诸位就留在此地,归顺姚兴,保全各自家室。从今往后,你们不用再跟着我,就此别过!”
说完,乞伏乾归涕泪横流。
部下泣不成声,有人当场表态:“昔日古公拄着拐杖南迁,豳(bīn)人拖家带口跟随。刘备南逃,荆楚百姓背着家当相从。陛下与臣等情同父子,如何能分离呢。就让我们跟着陛下吧。”
其他人顺势大喊:“无论生死,我们都愿跟随陛下。”
古公,即公亶(dǎn)父,周文王的祖父,曾为避戎狄之乱,率族人从豳迁到周原,周原即周王朝的发源地,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。豳,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一带。
乞伏乾归忍痛拒绝:“自古没有不灭亡的国,兴废之事皆命中注定。往后我将寄人篱下,如果天未亡我,说不定还有机会复兴大业,若有幸见到那一天,我们君臣再见。就此别过,诸位务必珍重!”
说完,乞伏乾归转头西去,直奔允吾。
西秦灭亡!
西秦自乞伏国仁(乞伏乾归哥哥)于苻坚被杀当年,即公元385年建立,至公元400年八月被后秦姚兴所灭,立国十五年。
尽管乞伏乾归并非昏庸之辈,但终究国土太小,又处在四战之地,无力抗衡后秦,一战定输赢,暂时被淘汰出局。
之所以说暂时,是因为九年后乞伏乾归东山再起,又恢复了西秦。此为后话。
得知乞伏乾归要来允吾,南凉君主秃发利鹿孤很高兴,立即派弟弟、广武公秃发傉檀前往允吾迎接,之后将乞伏乾归安置在晋兴(今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西北湟水南岸),以上宾之礼相待。
秃发利鹿孤的另一个弟弟、秃发俱延很是不解:“乞伏乾归原本是我们的附庸,因逢乱世妄自称王,如今只是形势所迫,并非实意相投,若以后再逃奔姚氏,必为我之大患。不如将他迁到乙弗,然后派人盯住,防止逃往别处。”
乙弗部也是西部鲜卑的一支,聚居在乙弗城,大概位于今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境内,乙弗鲜卑早前被秃发乌孤征服。
秃发俱延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,因为就在不久前,前期投奔南凉的杨轨和田玄明竟然密谋刺杀秃发利鹿孤,虽然事泄被杀,但终究让人心有余悸。
秃发利鹿孤却不同意:“乞伏乾归因处境窘迫才来投奔我,如果只是因为怀疑而派人看管,那以后谁还敢投奔我们!”
可是,事实正如秃发俱延所料,就如同刘备不可能安心待在曹操帐下一样,乞伏乾归这种人,也不可能安心留在南凉。
姚兴返回长安后,原西秦南羌部落首领梁戈秘密派人前往南凉,劝说乞伏乾归返回西秦旧地,重振旗鼓。乞伏乾归正准备与来人一起返回南羌,不料却被手下告密。
秃发利鹿孤派弟弟秃发吐雷率三千骑兵急赴扪天岭(今甘肃省临夏市永靖县西),截住乞伏乾归去路。
绝望之中,乞伏乾归对世子乞伏炽磐(音chìpán)说:“如今进退两难,回旧地举兵已无可能,若留下则必不被秃发利鹿孤所容,如此一来,只有投奔姚兴一条路了。但是,如果我们都去,秃发骑兵必会拼死相追,不如把你们都留在这里,秃发利鹿孤反倒不会追的太急。”
就这样,乞伏乾归抛妻弃子,孤身前往枹罕,投奔后秦。乞伏炽磐和母亲及众位弟弟被带回南凉都城西平,成了人质。
乞伏乾归主动来降,姚兴非常高兴,拜乞伏乾归为使持节,都督河南诸军事、镇远将军、河州刺史,赐爵归义侯。归义侯一般都是授予归降的君主。
不可思议的是,姚兴给乞伏乾归安排的驻地竟然是原西秦都城苑川,甚至还允许乞伏乾归招揽旧部。
乞伏乾归大喜,回到苑川后很快就把昔日旧臣全都招到身边,以边芮为长史,王松寿为司马。不过姚兴也留了一手,只是让乞伏乾归治理地方,并不掌管军队,但这对乞伏乾归来说已经很好了。能活下来就意味着机会,何况活得很不错。
此后,一直到公元409年,乞伏乾归一直作为后秦地方官员驻守苑川。
关于西秦就此告一段落,接下来看看西凉是如何在公元400年突然冒出来的。
说西凉之前,先让我们认识一个新的豪门大族,陇西李氏。
陇西李氏出自汉代李广家族,武将世家,再往前推,李氏祖上便是秦朝名将李信。不过,到了汉末魏晋时期,陇西李氏已经衰落了,无法和弘农杨氏、太原王氏这样的超级豪门相提并论,成了一个没落寒门。当然,即便如此,也自非普通人家可比。
不过,到了这时,陇西李氏又因为一个人而崛起,重新兴盛起来,贯穿十六国中后期。到了北魏、西魏时期,甚至一举超越其它老牌豪族,跻身顶级门阀,至隋朝末年达到鼎盛,之后,开创了又一个大一统王朝,李唐王朝。
没错,唐高祖李渊就出自陇西李氏。喜欢隋唐历史的人应该都熟悉一个名词“关陇集团”,就是指出身于陇西和关中的豪强组成的权力圈,陇西李氏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陇西李氏本是地道汉人,之所以说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,是因为多位李氏后人娶的都是鲜卑人,比如李渊母亲是鲜卑人独孤信的女儿,李世民母亲窦氏是北周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。
这位让陇西李氏重新崛起的人,就是接下来要说的,他也是李渊、李世民的祖上,据说还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祖上,十六国之一,西凉的开国君主李暠(音hào)。
李暠,字玄盛,小字长生,汉族,陇西成纪人,生于公元351年,西汉前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。
当时的成纪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乡,唐朝时将成纪治所迁至临近的天水市秦安县西北。
据《晋书.列传第五十七.李暠传》记载,李广的曾祖父李仲翔是西汉初年的将军,在狄道(今甘肃定西市临洮县)镇压羌人叛乱时战死,其子李伯考将李仲翔安葬在狄道东川后,就地在狄道定居,于是狄道就成了陇西李氏的祖籍地。但为何到了李暠时,籍贯又变为成纪了?这就不得而知了,史书没有说明。成纪和狄道都位于陇西,两地相隔二百余里。
在《晋书》中,十六国君主的传记都被列入《载记》部分,李暠则不同,他的传记被归到《列传》。这可能是因为《晋书》编纂者并未将西凉视为独立政权,因李暠是汉人,封号是“凉王”,未称帝,所以将西凉视为东晋附庸。
李暠祖父李弇(音yǎn)在前凉张轨时期任武卫将军、安世亭侯,李暠父亲李昶在李暠出生前就已去世,所以李暠是遗腹子,李暠母亲后来改嫁宋氏。
李暠“少而好学”《晋书.列传第五十七.李暠传》,性格沉稳,气度不凡,精通经史,善写文章,长大后喜欢武艺,熟读孙吴兵法,可谓文武全才。
李暠有个好朋友我们非常熟悉,就是后凉太史令,那位擅长看天象算卦的郭黁,郭半仙。有一次,李暠和同母异父的弟弟宋繇,还有郭黁,三人同住一室。晚上聊天时,郭半仙对宋繇说:“你将来会位极人臣,而你哥哥会成为一国之君。至于什么时候?就等你们家那匹黑嘴的黄母马生下一只白额的小马驹时。”
后来段业占据张掖,建立北凉,原后凉敦煌太守孟敏投降段业后被任命为沙州刺史,李暠便在孟敏的治下任效谷县令。效谷县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南,敦煌市东北。
后来,孟敏因病去世,敦煌护军郭谦、沙州治中索仙等人因李暠性格沉稳,施政仁义,很得人心,便推举李暠任敦煌太守。李暠开始犹豫不定,在段业身边为官的宋繇特意从张掖赶来劝说:“段王毫无远略,将来必定一事无成。哥哥还记得当初郭半仙的话吗?我家那匹黄马就在前日生了一匹白额驹!”
李暠这才同意出任,于是派人赶赴张掖,向段业申请担任敦煌太守。段业正准备下任命书时,右卫将军索嗣却说:“李暠志存高远,不能把敦煌交给他。”于是,段业又临时变卦,改任索嗣为敦煌太守。
公元400年四月,正在敦煌等待任命书的李暠,等来的却是带了五百名骑兵前来赴任的索嗣。索嗣在敦煌城外二十里处驻扎,派人通知李暠出城迎接。
李暠又惊又疑,搞不清出了什么变故,正准备率众迎接时,部下经邈劝道:“如今吕氏衰微,段王暗弱,正是英雄豪杰大有可为之时,将军拥有立国资本,为何要将城池拱手让人?”
弟弟宋繇也说:“哥哥现在已被众人认可,如果向索嗣低头,岂不让众人失望?哥哥雄姿英发,有霸王之风,应当成就一番事业。”
李暠于是改变主意:“我之前并无远志,只想好好做个官,未能理解诸位的心思,所以打算出城迎接。既然如此,那就把他赶回去。”
李暠让宋繇先出城,设法将索嗣稳住,同时探知索嗣虚实。回来后宋繇说:“索嗣心高气傲,目中无人,如果开战必败无疑。”李暠便派次子李歆与宋繇等人率军突袭索嗣,大胜,将索嗣赶回张掖。
随后,李暠上书段业,历数索嗣多条罪状,为自己解脱。辅国将军沮渠男成素来厌恶索嗣,也劝段业除掉索嗣。最终,段业下令杀了索嗣,然后又将敦煌郡所属凉兴县、乌泽县,以及晋昌郡所属的宜禾县划拨出来,新设凉兴郡,任命李暠为凉兴太守、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、镇西将军。
十一月,北凉晋昌太守唐瑶举兵谋反,联合众人推举李暠为大将军、大都督,对外称“凉公”。 此时李暠四十九岁。
于是,又一个凉国就这么突然诞生了。
因为李暠的凉国位于凉州最西端,所以被后人称为“西凉”。西凉是继成汉、汉赵、前凉、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后秦、西秦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、南燕之后,十六国中第十四个建立的国。
在西凉之前,原后燕范阳王慕容德已在公元398年建立南燕。关于南燕,稍后会详述。
最东部的西秦不复存在,最西边则多出个西凉,都发生在公元400年。西北五凉终于集齐了,除前凉早已灭亡外,其余四凉同时割据西北,蔚为壮观。
四凉所处的位置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,今天的甘肃大部。甘肃地形是由西北向东南延伸,城池依次为敦煌(西凉都城)、玉门、酒泉(西凉后来的都城)、张掖(北凉都城)、姑臧(后凉都城)。南凉都城在西平,今青海省西宁市。
李暠下令大赦境内,建年号为“庚子”,唐瑶为征东将军,宋繇为从事中郎,经邈为右长史。
上台之初,李暠即派宋繇等人出兵,连续攻下玉门以西所有城池,积极开荒种田,广积粮草,准备东征北凉。
不久,北凉酒泉太守王德举兵响应李暠,被段业派出的沮渠蒙逊镇压,王德焚毁酒泉城后投奔李暠。
说到这里,公元400年就要翻篇了,接下来,咱们继续看西北四凉一秦如何风云变幻。
3、弑杀段业沮渠执掌北凉 不堪其扰吕隆奔走长安
公元401年正月,南凉。
由于境内不断出现龙和麒麟这些祥瑞,于是群臣集体劝说秃发利鹿孤称帝,唯有安国将军鍮勿仑(鍮音tōu)反对。
鍮勿仑说:“当初我们先祖发迹于幽州、朔方之时,披头散发不戴帽子,衣襟向左开着,四处逐草而居,连城池都没有,却仍能威震一方。如今主上若称帝,虽也顺天应人,但常言说,城池再坚固也挡不住敌人,府库再殷实也不过是吸引敌人前来抢掠。首举义旗的人最终成不了事,就像陈胜、项羽一样。我们只有一边劝课农桑,积攒粮草,一边训练军队,提高战力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要这种虚名又有何用!”
秃发利鹿孤深以为然,放弃称帝,只是改称“河西王”,任命弟弟秃发傉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、凉州牧、录尚书事。
公元401年二月,后凉。
吕纂嗜酒好猎,太常杨颖多次苦谏,吕纂总是嘴上答应实际却不改。
番禾太守吕超因擅自袭击境内的鲜卑分支思盘部落,被思盘一纸诉状告到了姑臧。吕纂便让吕超和思盘同时入朝,问清原由。
吕超到了姑臧后胆战心惊,不知是吉是凶,于是暗中结交了殿中监杜尚等人,以便不时之需。
吕纂当面斥责吕超:“你仗着兄弟人多,竟欺负到我头上,我这就把你杀了,天下才能安定。”吓得吕超拼命叩头谢罪。
但是,斥责之后吕纂并未放在心上,反而请吕超、思盘等人在殿中饮宴。席间,中领军吕隆多次劝酒,吕纂很快就喝得大醉。之后,吕纂又拉着吕超一起乘坐步挽车,前往御花园游览。
吕隆是吕超的哥哥,掌管禁军,两人都是吕光弟弟吕宝的儿子。吕纂之前斥责吕超其实只是吓唬一下,并无杀意,可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吕超时刻担心突然被杀。
当吕纂和吕超乘坐步挽车行至琨华堂东阁时,因为有坡,车上不去,吕纂的贴身护卫窦川和骆腾二人把佩剑解下靠在墙边,然后开始推车。就在这时,吕超瞅准机会跳下车,取走墙边佩剑,迅即拔剑刺穿吕纂胸口。
窦川和骆腾吓得赶紧追上去,要抓吕超,反被吕超接连刺死。后宫杨皇后命禁军追杀,途中却被掌管禁军的殿中监杜尚喝止。
吕隆部下、禁军将领魏益多随后进入琨华堂,割下吕纂首级。
吕纂,吕光的庶长子,靠篡位上台的后凉第三位君主,就这么突然毙命。
早些时候,有一次吕纂和高僧鸠摩罗什下棋,吕纂吃了鸠摩罗什一子,高兴地说:“我这叫砍胡奴的头。”吕纂的意思,鸠摩罗什是西域来的胡人,所以得意时就叫了一声胡奴。
鸠摩罗什也不生气,慢条斯理地说:“你不砍胡奴的头,这胡奴就要砍你的头哦!”说完反吃了吕纂一子,吕纂哈哈大笑。当时吕超刚被吕纂赦免,从广武返回姑臧,吕纂一时兴奋,没想起来,其实吕超的小名就叫胡奴。
吕纂叔叔、巴西公吕佗,还有吕纂的弟弟、陇西公吕纬都驻扎在北城,有部下劝吕纬:“吕超逆天犯上,众人多有不服,明公可趁此举兵,姜纪、焦辨在南城,杨桓、田诚在东苑城,这都是我们的人,明公何愁不能成功?”
吕纬赶紧找叔叔吕佗商议,吕佗本已答应举兵,不料其妻梁氏劝道:“吕纬、吕超都是你侄子,谁上台不一样?为何非要冒险呢?”
吕佗不想参与,便对吕纬说:“吕超如今已经事成,又占了武库,握有精兵,想对付他可不容易。况且我年纪也大了,实在帮不上忙。”
吕超听说吕纬要和吕佗举兵,急忙赶到北城,冲吕佗喊话:“吕纂听信小人谗言,要杀我们兄弟。我迫于无奈,又担心国家受损,所以冒死为国除恶,叔父是明理之人,应当体谅侄儿苦衷。”
吕超的弟弟吕邈恰在吕纬手下任职,也来劝吕纬放弃举兵:“吕纂诛戮兄弟,祸乱国家,吕超此举顺天应人。而且我听说他们打算立您为帝,先帝之子中您现在最年长,朝野上下不会有异议。吕超吕隆再不识好歹,也不会用旁支来代替正统,殿下无须怀疑。”
吕邈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吕纬的顾虑,于是吕纬放弃举兵,仅带了几名随从入城,不料刚入城就被“超执而杀之”(《晋书.载记第二十二.吕隆传》),被吕超果断杀了。
因为吕超是弟弟,不敢越级当君主,便推哥哥吕隆上台。
于是,吕隆就成了继吕光、吕绍、吕纂之后,后凉第四位君主。
吕隆改年号为“神鼎”,大赦境内,尊母亲卫氏为太后,妻子杨氏为皇后。追谥吕纂为“灵皇帝”,葬于白石陵。吕超被任命为辅国大将军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录尚书事,赐爵安定公。
新的杨皇后即将入住后宫,吕纂的杨皇后就得离开。吕超怕杨皇后带走宫内珍宝,便带人去监督,杨后大怒:“你们兄弟无情无义,相互屠戮,我一个早晚要死的人,还要那些没用的钱财干嘛!”
杨后姿容艳丽,吕超为之所动,要纳杨后为妾,被当场拒绝。吕超恼羞成怒,对杨后父亲、右仆射杨桓说:“我三日之后就来接人,如果杨氏自杀,你们休想安宁。”
杨桓赶紧劝女儿同意,杨后苦笑:“当初父亲把女儿卖给氐人以图富贵,这卖一次也就够了,怎能再卖第二次呢。”说完用利刃刺入胸口,当场毙命。
杨桓眼睁睁看着女儿死在面前,哪还敢在后凉待下去,连夜带着家人逃奔南凉,被秃发利鹿孤拜为左司马。
秃发利鹿孤对后凉早就垂涎三尺,听说后凉内乱,大喜,于是在401年三月率军讨伐后凉。吕隆亲率大军迎战,结果被秃发利鹿孤大败,退回姑臧。秃发利鹿孤劫掠两千户后凉百姓返回西平。
公元401年四月,北凉。
已经做了四年君主的段业,因为一直对沮渠兄弟不满,想找机会排挤沮渠兄弟,于是准备调沮渠蒙逊做临池太守,让亲信马权代替沮渠蒙逊做张掖太守。
沮渠蒙逊得知后马上去找段业:“这么安排倒也没什么,只是这马权让人放心不下啊?”
大权都在沮渠兄弟手里,段业根本没有反抗能力,所以,段业只能杀了马权,以此向沮渠蒙逊交待。
除掉马权之后,沮渠蒙逊便对从兄沮渠男成说:“段业暗弱愚笨,没有治世之才,以前我们还担心索嗣和马权,现在二人都已除去,我们不必再遮掩,不如杀了段业,奉哥哥为君。”
沮渠男成不同意:“段业原本孤身为官,是我们推举他为君,他现在依仗我们就像鱼依仗水一样,对我们已经言听计从,如果再杀他,似乎不祥。”
沮渠蒙逊见沮渠男成不同意,索性下狠手,要把段业和沮渠男成一起除掉。
沮渠蒙逊先和沮渠男成约好,几天后一起去兰门山祭祀。兰门山,即张掖高台县北部和内蒙古交界的合黎山。
接着,沮渠蒙逊又暗中派司马许咸密告段业:“沮渠男成将在几日后举兵谋反,如果这几天他请假外出,必是准备动手,望做好准备。”
段业大惊,虽然不相信,但也有了几分警惕。
沮渠男成很快就向段业请假,说要去兰门山祭祀,段业果然相信沮渠蒙逊所说,立即派亲信抓住沮渠男成,赐其自尽。
沮渠男成断定是沮渠蒙逊做鬼,便向段业和盘托出:“这定是沮渠蒙逊的阴谋,他之前找我说要一起谋反,被我拒绝。这次又和我约好要去兰门山祭祀,然后向你诬告我谋反。如果我今天死,他明天就会举兵。主上如果不信,可以对外宣布我的罪状,诈称我已被处决,沮渠蒙逊必会作乱。然后我来率军平叛,定能将其剿灭。”
沮渠男成句句肺腑,可惜段业无能,只信沮渠蒙逊。于是,沮渠男成卒。
沮渠蒙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
沮渠蒙逊立即召集部众,痛哭流涕:“辅国将军(即沮渠男成)忠心耿耿,如今却惨遭冤杀,诸位难道不想报仇吗?如今天下大乱,兵祸连年,段王却能力平平,无力应对。我们当初投靠他,本以为他是陈胜、吴广,能带领我们干出一番大事业,不曾想竟是个听信谗言、无端猜忌、枉杀忠良之人,我们岂能袖手旁观,无动于衷,使百姓惨遭涂炭。于公于私,我们都必须废掉段王。”
众将士悲愤不已,齐声附和。
沮渠蒙逊率众直奔张掖,途中不断有人加入,到了氐池(今甘肃张掖市民乐县)时,手下已聚集一万多兵马。镇军将军臧莫孩闻讯后也率众归附,附近一些羌胡部落也相继起兵响应。
沮渠蒙逊很快杀到张掖城外的侯坞。侯坞就是专门修建用于观察敌情的土堡。
段业杀沮渠男成的时候,因怀疑右将军田昂也参与谋反,便将田昂关了起来,这时方知与其无关,命人将田昂释放,随后派田昂和武卫将军梁中庸率兵迎战。
段业心腹王丰孙提醒:“西平(今青海西宁)这些姓田的,世代都出反叛之人。田昂此人外表谦恭,内心狠毒,志向远大却行事阴险,不可信也。”
段业很无奈:“事已至此,除了他还有谁能对付沮渠蒙逊呢!”
田昂出城之后,果然带着五百亲信骑兵径直投奔了沮渠蒙逊,其余部众四散奔逃,与之同去的武卫将军梁中庸只好也跟着投降。
公元401年五月,沮渠蒙逊攻打张掖城,田昂侄子田承爱在城内举兵,大开城门迎接沮渠蒙逊。
沮渠蒙逊冲入宫中,大喊:“段业何在?”
立即有士卒回应:“在此。”
耷拉着脑袋的段业立即被带到沮渠蒙逊面前。
段业求饶:“我本孤身一人在建康(今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境内)做太守,是被众位推上王位,我无意争权夺利,只望能苟活一命。”
沮渠蒙逊只字未答,抬手一刀砍下段业首级。
六月,在大臣梁中庸、田昂等人的簇拥下,年仅三十三岁的沮渠蒙逊对外自称大都督、大将军、凉州牧,改年号为“永安”,大赦境内。至于封号,沮渠蒙逊很低调,仅是“张掖公”。
北凉自此改换门庭,由沮渠氏执掌。
不过沮渠氏倒是没亏待北凉,其治下的北凉逐渐强大,后来还灭了西凉,占据整个河西地区,成为十六国里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。
北凉改头换面越来越强,后凉却越来越弱。
吕隆因得位不正,又是吕氏旁支,朝野内外并无人望,所以上台后为了立威,唯一手段只有杀人, 杀的朝野上下人人自危。“隆多杀豪望,以立威名,内外嚣然,人不自固”(《晋书.载记第二十二.吕隆传》)。
后凉魏安郡(今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东)人焦朗派人联系后秦陇西公姚硕德,希望尽快讨伐后凉。姚硕德随即上表请兵,姚兴很快批示。
公元401年五月底,姚兴命姚硕德率步骑兵六万、乞伏乾归率骑兵六千,攻打后凉。
七月,姚硕德率军自金城(今甘肃省兰州市境内)渡过黄河,直逼广武(今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境内)。
广武原为后凉征东将军吕方驻守,姚兴灭西秦时吕方投降姚兴,随后广武被南凉秃发利鹿孤趁势占领。
见姚硕德进逼广武,秃发利鹿孤很识趣,立马把驻军撤回,拱手让给姚硕德。拿下广武后,姚硕德一路西进,如入无人之境,直至姑臧城下。
吕隆派辅国大将军吕超、龙骧将军吕邈出城迎战,结果首战失利,损失一万余人,主将吕邈被俘。
吕隆无力迎战,只好闭城坚守。
姚硕德将姑臧围的铁桶一般,巴西公吕佗知道城池早晚不保,率东苑城两万五千部众投降。
六万秦军兵临姑臧,震动了整个河西。西凉李暠、南凉秃发利鹿孤、北凉沮渠蒙逊相继派人出使长安,对后秦称臣纳贡。
八月,因被围日久,姑臧城内人心浮动,就连当初支持吕超和吕隆的大将魏益多也开始密谋刺杀吕隆,结果事泄被杀,参与密谋的三百多人全被灭族。
不久,吕超也成了主降派。
吕超劝吕隆:“城内物资早已匮乏,如此窘迫即使张良、陈平也回天无力?陛下应善权变,能屈伸,不如先投降,让秦军撤去包围。当年孙权不还向曹魏称臣吗?谯周还劝刘禅投降呢。等敌人撤走之后咱们再修德政,与民休息,一旦恢复实力,何愁不能重建大业?即便最终天命所归,无法东山再起,但起码也能保全宗族。”
几番劝谏之后,吕隆决定投降。
公元401年九月,吕隆下令打开城门。
姚硕德上表姚兴,拜吕隆为镇西大将军、凉州刺史、建康公,继续镇守姑臧。但是吕隆需要把弟弟、儿子以及五十多位大臣连同家眷送到长安作为人质。
如此一来,后凉名义上还在,但已是后秦附庸。
姚兴这次出兵,让西北四凉都成了小弟,收获颇丰。此后,姚兴再未对西北用兵。
不过,虽然姚兴未再用兵,但并不意味着西北就消停了,四凉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止。
公元401年八月,隶属北凉的酒泉、凉宁二郡归顺西凉,西凉的势力范围由玉门向东扩展至酒泉。
公元401年十二月,南凉秃发利鹿孤派弟弟秃发傉檀攻打后凉,大掠而回。
公元402年二月,北凉沮渠蒙逊攻打后凉,战败后撤军。
公元402年三月,南凉君主秃发利鹿孤病逝,其弟秃发傉檀继位,封号由“三河王”改为“凉王”。
公元402年十二月月,姚兴下诏,封南凉秃发傉檀为车骑将军、广武公,北凉沮渠蒙逊为镇西将军、沙州刺史、西海侯,西凉李暠为安西将军、高昌候。
公元403年七月,南凉秃发傉檀联合北凉沮渠蒙逊,再次攻打后凉。
因长期战乱,姑臧城已如人间炼狱。吕隆实在被打烦了,最后两手一摊,什么都不要了,带着一万多户百姓前往长安,做了姚兴手下的散骑常侍。
后凉至此灭亡,成为继前秦之后第七个灭亡的政权。
虽然在此之前西秦已经先被后秦灭了,但因为后来成功复国,所以并不计入灭亡政权。
姑臧就这样成了后秦领地,北凉、南凉自然不敢再打了。那怎么办?互相打呗,于是北凉和南凉之间互相开撕。
再然后,这里就先打住不说了,关于西北各政权,暂时说到后凉灭亡。
有人可能会问,姚兴为什么不一鼓作气,把四凉一个个彻底剿灭,统一整个西北呢?
原因很简单,因为姚兴没有那个实力。
按现在这样,姚兴相当于包租婆,定期收租就行,好处虽然不多,但成本最低。如果全都武力拿下,前期投入高不说,后期维护成本更高。姚兴不但需要在各地驻军,投入巨大,还要应付此起彼伏的动乱,因为羌人在西北各族中威望不高,难以服众。
当然,如果给姚兴足够多的时间,积攒出更雄厚的实力,姚兴一定也会像灭西秦、灭后凉那样,最终灭了南凉、北凉、西凉,统一西北。
但问题是,姚兴并没有足够多的时间。不是姚兴不想,而是上天不给。
后面没过几年,赫连勃勃的胡夏国在后秦内部横空出世。南方,顶级牛人刘裕搞定孙恩桓玄,执掌东晋,随后开始北伐。
如果说以上两个对手还需要几年才能对后秦构成实质威胁的话,那么就在当下,一个实力远超西北四凉的对手已经成了后秦眼皮底下的威胁。
它,就是北魏。
就在姚兴收西北四小弟时,北魏也在骚扰后秦,连续攻打了没弈干、黜弗、素古延等几个后秦藩属,将领土从平阳(今山西临汾)推进至河东(山西运城)。再往前,渡过黄河就是关中。
长安因此大震,姚兴下令关中各城二十四小时关闭。
公元402年五月,为挽回颜面,姚兴亲率九万大军攻打平阳,结果惨遭大败,大将姚平战死,狄伯支等四十余位将领被俘。
怎么会这样呢?
雄踞关中,实力强劲的后秦面对北魏时,为何如此不堪一击?
没别的原因,只能说北魏太强了。
此时,北魏已迁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),早已成了庞然大物。曾经强大的后燕已被北魏赶回到龙城。
这种情况下,和北魏相比,西北四凉又算什么?姚兴还敢放开手脚开拓西北吗?何况很快又出现了赫连勃勃和刘裕。
姚兴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西北局势暂时讲到后凉灭亡,那后面说什么呢?
没错,令人期待已久的北魏崛起、燕魏之争就要来了。
股票配资最新平台202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